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隰县玉露香梨

主题: 井水盈盈 辟出一方生命的绿洲

  • guest7950892
楼主回复
  • 阅读:46245
  • 回复:1
  • 发表于:2018/3/7 16:21:01
  • 来自:山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隰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井水盈盈 辟出一方生命的绿洲


  我家乡的境内有两种井,一种叫水井,井内有流动的泉水。还有一种井中无水源,主要用来蓄集大气降水的井,老百姓叫旱井。
  旱井,一般是在塬面村庄的院内、路旁黄土层深厚的地方,人们在地下把土挖成瓶状的井筒,随着井被一点点的挖深,筐内的土从井下通过井架上的轱辘用粗粗的麻绳吊到地面。井挖成后,瓶口处直径为0.6米,大肚口直径为3米左右,井底直径为2米,井深为10米左右,蓄水容积为30吨左右。进水口位于来水方向的路旁,距井口4米左右挖一小池,长2米,宽1米,深1米,用砖内砌防止坍塌,叫沉沙池。在沉沙池内从地表下深约2/3,以1:1的坡度向下与旱井相连。旱井挖好后,要进行防渗。过去没有水泥,用红胶泥防渗。先搭架在旱井壁上挖掘一个个直径10厘米、深15厘米的小圆洞给井壁造眼,上下左右,间隔尺余,交错成梅花状。
  然后把晒干的红胶土碾碎,过筛,加水预浸,揉和成20厘米长、直径10余厘米的圆柱状红胶泥,放在一个个造好的壁眼里,这样旱井壁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接着就用大石杵捶井壁,再捶井底,直到硬实光溜,井底井壁连成一片,有条件的村子还可以在井底铺上一层碎石。
  旱井挖好了,井壁造实了,井轱辘就装在旱井口的上面,取水时用水桶将井水打上来。
天上下雨地上流。有旱井的人家把院子和巷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让雨水尽情地流进自家的旱井。蓄满一井水,如同贯满一囤粮,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旱井,从老一辈传下来,是一种家产、财富的象征。 旱井,是黄土高原人民群众的生命之井。曾几何时,在天旱水涸、井深难浚、大雨冲垮道路、冰雪封锁河坡的时候,旱井里的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原人。
旱井里蓄满了水,洗衣服,喂牲口,洗碗,洗脸,浇菜园,这些较多的用水项目就再也不用发愁了。有时候一井水用完了,还可以再存上一井,成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极大地减少了下沟担水的劳动强度。沟底挑来的井水只管吃,旱井的水只管用。谁能说这 不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水资源极度短缺的今天,这项古老而又实用的发明,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仍然被人们利用着、传承着。
  我的家乡在远古的时候就有了旱井。在一个塬面的村子里,要比富,先看谁家的旱井大。传说有一个财主家的旱井里可以供马车转圈。这当然是人们对旱井寄托的一种美好心愿。旱井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在家乡一些塬面村庄发挥着滋润田园、养育人畜的巨大作用。
  解放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时期,在一些严重缺水的村子,兴起了大挖旱井的热潮。我外婆的村子在大跃进的1958年就挖了6眼大旱井,全村18户人家,平均三户人家一眼井,极大地缓解了全村人畜饮用水短缺的状况。1990年和1996年又挖了9眼大旱井,现在全村共有15眼井,30户人家,平均两户人家一眼井。因为旱井的作用,外婆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发展果树产业后,果园的打药用水就再也不用发愁了。除此之外,旱井还可以给每株树浇上一两桶水,果树喝了水,就奉献出满树的果实,有的人家仅果树一项收入就达到了小康。
  与外婆相邻的姨姨村,全村43户人家,就有45眼旱井,每户人家的院子里或大门外都有一眼旱井,老式的井口架着轱辘,新式的井口盖水泥井盖,进水口掩映在草丛中,院子里和巷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随时迎接天上来水。每一眼旱井内都存有清澈的井水,每一眼旱井都是那样沉默不浯,但我们知道这沉默的背后,一定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旱井,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种创举。用旱井积蓄雨水,是对雨水的一种合理使用,也是对泊池蓄水的一种进化和演绎。同样是蓄集了天上的雨水,但旱井里的水比泊池里的水更清澈更纯净更具人性化和科学管理理念。
历史给了家乡一个千载难缝的机遇,从2000年以来,一场农村饮水解困的攻坚工程在我的家乡抒写出了最为壮丽的崭新诗章。生活在141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0万家乡人民和成千上万头大牲畜告别了水荒,吃上了达标的自来水。但人口居住较少、不通电、不通路的边远山区,旱井的魅力依旧,旱井的痴情不改,旱井仍然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家乡共有旱井两万余眼,仅2000-2005年,全县境内就挖旱井2459眼,完成旱井畜水39个自然村。
  更多的塬面村庄不说,单单我们镇的几个塬面村子里,那家家户户构筑而成的旱井群,依然是黄土高原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水源。
  不知道在家乡还有没有一个村庄,像我姑姑的村子一样,依然吃着旱井水用着旱井水,仿佛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古老村庄,全村50户人家,户均两眼旱井,有的人家甚至拥有多眼旱井。没有自来水吃的姑姑一大家人,多少年来都是靠旱井水进行生产和演绎生命。适者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达标的旱井水,却真真实实是养育这里人的生命源泉。
看到姑姑家至今还吃着旱井水,心中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滋味。姑姑旱井中的井水盈盈、默默不语,不时有紫燕停歇,衔来桃花染红的三月,一片坠落于春的叶子,在阳光下,以美丽的诗句,诉说着旱井的往事。好在饮水安全的实施,会让姑姑们马上告别吃旱井水的历史。
  站在井架边,握住被岁月磨光的井绳,仿佛握住了吊水老人的粗糙大手。井边老人沧桑的面孔,让人浮想联翩。被旱井的井水溅湿的思绪,久久地萦回在姑姑村子的上空。
  祝愿旱井,永远井水盈盈,辟出一方生命的绿洲!


  文字:张朝霞

  责编:吴阳阳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