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隰县玉露香梨

主题: 晋语与客家话的因缘

  • 中国呀功
楼主回复
  • 阅读:13933
  • 回复:5
  • 发表于:2015/4/16 10:41:52
  • 来自:山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隰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为什么晋语是客家话最近的表亲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包括台湾的南方七省有六千五百多万人口使用,还有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好多地方华人也操客家方言,在中国的汉语方言分类上早已取得独立方言的地位,而那个和他发音最为接近的晋语表亲,却依然还是处在半官方地位,晋语使用人数也在五千万以上,有晋晋冀蒙豫陕的五省的近五千万人口使用,可是一直被专家们划在北方官话里,其实,晋语的语音结构发音声调溯源最为接近的是客家话,和北方官话除共用一部分词汇以外,而和客家话的发音声调相同相近比例,远远超过相邻的任何官话,晋语和客家话同音近音词之多,多到无法记录的地步,因此,本篇就不再举例证明这种相同和相近了。

可能有的人疑问,这两个方言区的距离远隔的那么遥远,中间除了官话分隔以外,还有湘赣两个方言区隔离,怎么就会扯上最近的表亲关系?事实是,晋语区的人,就算一次也没有听过客家话,却能大体听懂客家话广播,在听到客家话时,还有一种久违的类似听到乡音的感觉,特别是听到学说客家话的女声广播,给我们的听觉,好像是我们家乡七八岁的小女孩学会讲话以后的发音,有着一种无法言诉的非常特别的亲近感觉,那客家话老者的声音,也是特别的可敬,简直就是我们的祖父讲话一般慈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晋语区在宋代建立以前,一直是语言文化输出地区,汉朝式微以后,晋语区就一直广聚着匈奴鲜卑等归顺华夏汉族政权的各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着,到南北朝起,发生了著名的五胡乱华,十六国动乱,都是从又晋语区开始的,这个持续了三百余年的动乱终于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而又统一起来,直到三百年盛唐,这期间,晋语区一直是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最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前沿阵地,也是少数民族最开始学习汉语的地方,因此,每一次少数民族南下中原,都把已经由晋语区汉化完毕的“各民族”准汉语语言文化带到中原,在北魏南迁中原以后,更是把晋语区的方言直接带到中原河洛地区,北魏分裂的东西俩魏之一的东魏,后来演变为北齐的高氏政权,一直就是在晋语区壮大的,后来,隋文帝杨坚所在的西魏,统一了北方,政权也演变为后周政权,但东西两魏都和晋语区有着分割不开的渊源,杨坚篡夺后周国柞建立大隋,又一统中华,官方语言也免不了带有晋语的痕迹,后来大唐的创建者,李渊也是在太原起兵,也是在晋语区壮大后南下中原的,在中古时代的中国,晋语区一直都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大熔炉,直至唐末的沙陀五代,一次次的随着各个民族各个政权问鼎中原,都把晋语区的文化语言带到了中原,这样,晋语在上古一次次的对中原方言融入,使得中原方言一直和晋语区的差别不是十分很大,可能的是,每一次入主中原的政权,除了不把一些属于当时晋语区的特殊方言词汇,带入中原以外,大量的声调免不了要影响中原方言,所以,客家人古代居住地河洛地区的方言和晋语区的区别就不是很大,语音声调甚至非常接近,在北宋建立以后,晋语区开始失去民族熔炉的地位,语言也开始被动接受中原语言的侵蚀,这时候,北宋的靖康之难发生了,客家先民开始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向南迁徙,一路千辛万苦,沿途免不了少量接受一些沿途的方言词汇,最后可能较多接受目的地方言的词汇,这样就构成现代客家话的基础,而那晋语虽最早起源于关中河洛和山西河东地区,虽然早在汉代就独立的成为一种方言,可是,自打靖康之难后,原来在中国的第一重要的战略位置也让位给北京地区,因此,随着战略位置的后退,语言文化也在在金元明清四朝代逐步走向衰落,语言也由主动输出地区转为被动接受地区,在语言上体现的是依然保留入声,没有舌上音或少部分接受舌上音,在少部分山区或口语中,还较少的保留尖团音分读,构词有“嵌”的方式,大量使用着古代汉语的遗存,如分音次和复辅音字词,和叠化词,存在显著的文白异读,在日常用词里保留相当数量的官话和其他方言早已不用的古代字词。

而与此同时,随着契丹辽和北宋的相继灭亡,中原的大部分地区,语言迅速地接收着完颜金和蒙古元的胡化,中原的汉语语言发音和声调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这一次汉语在较短时间的巨变,远超过中古南北朝时代几百年的缓慢变化,如果说南北朝时代的民族大融合,在融合过程中,是把少数民族语言融到汉语里,是在尊重汉语作为主要语言干流的基础上融合的,这样就使汉语语言不大规模改变声调而经历一次大发展和大富积,那么,这次金元入主中原,却是以改变汉语声调读音为代价而接受“胡化”的,这次“胡化”汉语过程,除了明代早期数十年以外,被动接受长达八百多年的“胡化”汉语的侵蚀,这个“胡话”的过程,体现了汉语语音复杂到简单化的变化过程,这也是汉语从寡少的原始语音开始向复杂演化,而由此又转折向简单的转折点。

晋语和中国包括客家话在内的所有汉方言都是同样经历这个过程的,都在被动接受这这种侵蚀,只不过由于官话区变化更大而已,南方的“吴赣粤湘赣客闽”由于距中原较远,并且由于南宋政权的延续,《更早还有东晋》,相对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汉语声腔读音,而晋语区由于境内山川阻隔,战略位置的改变,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也相对的封闭,逐步衰落为边陲之地,这几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晋语的语音改变远没有中原诸地被明显的那种“胡化”,这样一来,就保留了晋语独特于官话的语言特点,这也是晋语和南方各地汉语方言比较留古的原因,时至今日,晋语区的人们还能听懂客家话广播就不足为怪了,客家话——-晋语是保留唐宋两代语音特点最多的两个汉语方言,除了各自演化出的一些口头日常用词以外,发音基本上接近的很,我常回湖南老家,可是,那外婆家的话实在太难懂了,无论住多长时间都是很难和他们沟通的,最近偶然的机会,听到客家话的广播,居然能听懂大部分,要不是客家话有部分日常字词作梗,几乎全盘照收,可见,客家人靖康之难之后,一路的艰难迁徙,还是大量保留了原来的发音方式和语气,不愧为沟通南北汉语的活化石之称。

我可以告诉大家,古老的晋语中饱含着中古上古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痕迹,虽然晋语现在是半官方地位,但是,他事实上一直存在着,已经存在了二千年之久,从三家分晋以后,赵国一直在原“林胡娄烦鲜于狄戎”之地殖民,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晋语有的演化,到汉代时已经成为当时“赵巍之西北方言”那块古老地土地,至今还为贡献着祖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能源,可是,人民由于经济政策的原因,至今依然贫苦,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由于贫穷,导致文化失落和强力的自卑,因为和相邻的北方省份语言有较大的差别,被相邻省份的人们常常当做讲“山里话”的笑料,那种语言发音造成的尴尬失落的事情数不胜数,而今,看了客家话刊物办的如此红红火火,如此精神,不胜感叹,无限羡慕,在此,我向客家话的人们致敬,祝愿客家人把这个中华文化的奇葩——-客家文化代代相传,在繁荣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谨以我个人的意见,呼吁讲客家话的“表亲”们,看在我们最近的方言亲缘关系上,也支持一下“晋语独立”出官话的问题,也使 这个最近的表亲,也能感受“独立方言”的尊严,不再灰头土脸,也使晋语区人民能感受到自己的这种“山里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和官话不一样的发展轨迹,官话区的人们就不会当我们是官话异类来笑话了,让五千万晋语区的人们明白,晋语是研究北方官话语音演变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文化里的一颗尚待搽去灰尘的宝珠。

在此我也强力呼吁中国的语言学者们,要正视晋语存在的现实,要与时俱进,要以时代的眼光看待晋语,不要被前人“语言学巨头”刺目的光辉遮蔽,自古圣哲也是人,他们不可能就代表完美,一个独立存在了两千年的汉语方言,在那些人眼里视而不见,完全或略了晋语的语音特点,不能不说是那一代中国语言学者的遗憾,我们一个戏剧剧种还要申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一个方言,一个五千万使用人口的方言,却被茫然地放在一边,一个富含华夏民族文化的方言,从民国初,就被或略着,到如今,汉语表音拉丁拼音化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了,晋语区的人们依然在讲着晋语,可是我们的那些语言学家们,对晋语始终吞吞吐吐,好像晋语的“独立”地位,好像和行政独立一般可怕,晋语区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前沿阵地,无论怎么变化,晋语区的高原峻岭,都会是中华民族的坚实的黄土地,永远会默默地屹立在祖国的北中部,守望千里中原,晋语“独立”和那个分疆裂土的独立是风牛马不相接的事情,然而,我们的握有大权的专家们,却依然未获得一致意见,试想,一个尚未获得完全独立地位的方言,富含的文化遗存信息怎么能被很好的挖掘?一个不被承认的独立方言,在如今信息时代,怎么更够适当保护?如果根本没予以重视和保护,造成文化价值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再一次呼吁,为了祖国的文化继承,为了将来有一天可能对普通话进行“减少同音字的改造”,这是因为晋语是北方唯一保留入声的方言,可能对汉语未来在入声方面的演变,起到桥头作用,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支持“晋语独立”,把“晋语独立”看做是对祖国文化保护的事业。

一九八六年年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共同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里,首次把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提出的中国第十大汉语方言“晋语”列入,从此晋语脱离了“官话”,成为与官话、吴语、粤语、闽语、湘语、赣语、徽语、客家话、平话相并列的一大汉语方言,也拉开了向官方申请正式“晋语独立”的序幕,期间,有侯精一、乔全生、陈延庆等一大批语言学者,积极工作,为晋语文化的整理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 bxlt
  • 发表于:2015/4/16 12:18:39
  • 来自:天津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崔春祥老师写的好,赞一个!
中国呀功
中国呀功: 谢谢,我只欲证明我所著的隰州方言的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以其打消人们的怀疑。谢谢关注。
2015-04-17 11:41:33 回复
  
  • 关注隰县教育
  • 发表于:2015/4/16 17:21:29
  • 来自:天津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
来自手机版
(0)
(0)
  
  • 蒲子紫川
  • 发表于:2015/4/25 10:23:06
  • 来自:山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古全浊音今读送气是与客家话一致的
1
1: 谢谢关注,问好。
2015-04-26 08:28:14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