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隰县玉露香梨

主题: 《隰州寻胜》连载——古隰八景

  • 我爱隰州
楼主回复
  • 阅读:10328
  • 回复:2
  • 发表于:2014/12/17 12:37:22
  • 来自:山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隰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古隰八景

张瑞元



隰州古八景,由来几百年。只有老人识,鲜为新人知。



确实,说起这个话题,可以说十问九不知。做这集电视节目,在于唤醒记忆中的风景,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在古代,每修地方志必有八景条目。什么是八景?它起于何时?有论者说,八景之说源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书画》,最早见诸潇湘,到现在有900 年时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八方八卦之说,因而,从众多的景点中选出八个出类拔萃的景点,既可形成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品牌,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以八景的形式反映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历史上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从宋代以来,翻开历朝历代志书,八景之条比比皆是,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八景文化,久盛不衰,直到民国后八景之说才渐渐衰微。隰州八景之称始于宋,盛于明,现在能见到的仅有创修于明、续修于清的《隰州志》上列出的隰州八景:



谷城佳砌蒲隐高峰

鹿屏耸翠马涧流清

灵岩晴晓碧洞幽云

龙湫翻浪石月澄波





由于时过境迁、景存景亡及八景编撰者喜好不一,历朝历代所载八景不尽相同,有增有减。根据现在区划考查,旧志八景在隰县境内也只有谷城佳砌、龙湫翻浪、石月澄波三景。其余五景中:蒲隐高峰、灵岩晴晓、碧洞幽云分别在今交口县蒲子村、灵岩寺和云梦山;马涧流清在今大宁县马头关;鹿屏耸翠在今蒲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当时的八景涵盖整个隰州疆域,并不局限于州治所在。古代八景往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是历代八景题咏者很多,与八景交相辉映,其中不乏佳作。隰州建置早,历史悠久,地处黄河文化发祥地,古八景一定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蛛丝马迹,寻找留存在隰县的其余三景,或许会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



王军(省作协会员、县作协主席):



2011年,我接到编写隰县新八景的任务。接到任务,自然想到古八景,想到先辈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迫不及待地想认识她、了解她、熟悉她。虽然以前也知道一点古八景的故事,但都是零零散散、清清淡淡。让我最清楚的是:新景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就在眼前,想看就能看得到;古景模模糊糊、虚虚实实如隔千秋,愈想看就愈看不清,只有戴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去寻找被岁月的风雨冲刷走的、又被幸运留在历史时空里的零零星星。我们就去古景地看看,一起来触摸和感受远古风景的载体和韵味。





我们来到隰县陡坡乡黑桑村,这个村古时候叫谷城,距县城四十余里,是古八景中谷城佳砌所在地。前人刘子瑜有诗写道:高台留古迹,万代仰神农。卦画祥云护,残碑蜗篆封。空阶老橘柚,寒烟锁翠峰。如今,虽然古迹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蔚蓝的天空、辽阔的高塬、巍峨壮观的上天山和如履平川的高原风光,诗画交融中带你进入远古的遐思。



王军:



正如大家看到的,这个地方很迷人,你每来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这里有讲不完的故事、抒不完的诗情,更有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惋惜和遗憾。就拿谷城佳砌来说吧,今天我们只能听到一段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地方一片荒凉,山洞里住了不少人,但都不会种庄稼,靠打猎为生。一天,从山上下来个高大魁梧的汉子,手里拿着几束草,对人们说:我在这山上住了好些年,品尝过许多果实,也中过毒,知道了那些能吃、那些不能吃,我想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种来食用,大家愿意吗?人们齐声说愿意。大家照着他说的办法试种,果然成功了,人们尊敬地称他五谷神。他还教给大家采药治病,驯养野兽……日子久了,到这里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山洞里住不下,他们就用石头修房子,渐渐把这里变成了一座小城市。五谷神去世了,大家修尝谷台纪念他,留下了千古美谈。岁月流逝、斗转星移,原有的事情被移花接木、添枝加叶,故事也渐渐失去了真实性,变得神秘而又深邃,但在这里体现的全是劳动人民的善良愿望,无可厚非。



据成书于南宋的《路史》最早记载的是《元丰谷台旧基万山丛中九域志》,是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成书,该书记载:谷城,神农尝五谷于此。《明一统志》卷二十记载:古迹谷城,隰州东四十五里,九域志神农尝五谷于此,今合桑村是别有谷城故址。《路史》记载:隰州有谷城,非姬姓谷。清康熙版《隰州志》也有元朝钦差官道正刘志弘等二十余人,至元二年乙丑冬十月望日为神农尝谷台立碑的记载。不久前,县图书馆制作拓片,在村南百米地畔发现一青石巨碑,正书谷台旧基”4 字,碑石高约1米,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桂月刻制,距今已192 年。碑文记载,此地为神农尝五谷教人耕种之处,乡人为保护古迹、祭祀神农,纷纷捐地、捐钱在此修筑尝谷台,台址长十五丈六尺、宽十三丈一尺,四角立石柱根,中塑神农像。每年三月春耕下种之时,农人齐聚于此焚香祈福,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村里的老年人讲述,遗址原有神农庙一座,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据此,我的理解是:黑桑村神农确有其人,九州大地不止一位神农;神农是远古稼农智慧的化身。遗憾的是谷城佳砌淹没在岁月的流沙里,恐怕永远不会和我们再见了,但我们从字面里还是可以看到此景的美丽:谷城之所以称城,足见其规模非同一般,谷城不比今村小,谷城还比今村妙;佳砌非能工巧匠不可,更见其美轮美奂,古色古香。如果此城此砌今天还在,隰县岂不更加风光,尧都平阳岂不更加辉煌!



兴味谈古今,多闻开心窍。站在高旷的塬面,瞭望广袤的田野,我们仿佛回到远古的家,有种难以言表的亲近,神游谷城佳砌更是妙不可言。我们再去村里看看,听听乡亲们的所思所想。



乡亲甲:



我领你们去看修过尝谷台的地方,我们小时候还跟老人们上过香。就是现在,逢年过节也祭奠,虽然台子没有了,但咱村里人心里的台子永远没不了。听先辈们说,隰县城的三月古会,就是从咱们村起会的,就是祭奠神农的,后来才变成县城的古会……



乡亲乙:



因为神农教我们祖宗种五谷,我们这里五谷杂粮啥也能种,只要种上就有收成。



乡亲丙:



神农尝谷台的故事,自小就听爷爷奶奶说过,爷爷奶奶也是从他们的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这样一代一代相传,传到现在。不过,故事老了,没牙了,既摸不着,也看不见,只知道神农出在我们这个地方,五谷出在我们这个地方。小的时候还和小朋友们玩尝谷游戏……



远古的家,远古的思念。早在清朝以前,谷城佳砌已经荒废,后人来这里也只能静观遗址,远思古贤,借题咏叹,寄情抒怀。清代隰州知州孙应龙有一首《吊尝谷台》,代表了当时不少人的情怀。



吊尝谷台

孙应龙隰州知州

廓落悲羁旅,呼春作我侣。

萧萧揽辔徐,乃在河之墅。

芳草自芊眠,清风相律吕。

游情等絮飞,栖泊定何许。

兀尔见高台,轩农尝谷处。

荒烟覆古垣,莽蒿撑孤宁。

敗壁篆蜗蜒,深林窜瓦鼠。

惟余点画文,综错如新杼。

中有白头翁,含辛持败筥。

台前诡致辞,噎哽不得语:

昔年庆屡丰,酌酒歌糜秬。

今兹荡秋风,郊原哭旧黍。

翻伤衔谷鸟,降衷惊天予。

未若忘耕耘,血毛恣饮茹。

问谁为此言,涕泣增忧瘪。

自昔重先农,千官拜豆俎。

郊坛圭壁殷,跄舞列钟爨。

孰者忘民艰,禋祀成旷举。

荒台蔓草深,帝子在何所?

卦画空遗之,驱饥悲字煮。

我来生古怀,俯仰棼无绪。

何以致祈年,千仓盈积贮。

左瞻河洛功,屹柱龙门阻。

右抚姚虞琴,薰风解暑。

丞民歌帝功,挹斗陈椒醑。





在诗歌里浮想,在现实中展望。隰县现代农业的场景从眼前一一闪过:一望无边的玉米地,满山遍野的梨果园,机械化作业的田野,五谷飘香的丰收景象,今古观照,触景生情,神农是谁?神农就是我们的先民智慧的化身,就是现今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



旧的谷城佳砌虽然没有了,但是神农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新的谷城佳砌已在中华大地崛起,在隰州大地崛起,将永远不会湮灭。



洗去对谷城佳砌的惋惜,带着对神农的思念,我们又来到城南乡龙神沟村,去寻访隰州古八景之一的龙湫翻浪



龙湫翻浪”—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命名。顾名思义,上有悬瀑,下有深潭,谓之龙湫。





《隋书·礼仪志一》:鹿角生于杨树,龙湫出于荆谷。唐杜荀鹤《送吴蜕下第入蜀》诗:鸟径盘春霭,龙湫发夜雷。一个能翻浪的龙湫,它的气势是可想而知的,会是非常壮观的。起码是:瀑飞崖上,触石腾空,如雾团旋转,湍流飞洒,水珠溅人。瀑水搏潭,因光作色,形态万千。旧志记载:龙子湫,州南十里。水西流入大聊川。俗传,龙见山上,因建祠焉。宋崇宁三年,敕赐丰济庙额,大观四年,敕封顺民侯。宋朝距今也已千年之多,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龙神沟,只有一弯清水向西流,流量小、流速慢,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什么时候变的?怎么变的?史无记载,不得而知。旧时的丰济庙,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初九和七月初八有两次庙会。庙会时,要把州境各村的龙神,用木制的楼轿抬到丰济庙,朝拜顺民侯。遇有天旱时,老百姓常到这里祈雨。迎神赛会时,州人争先观看。



龙湫翻浪,翻了一页又一页,翻出隰州景观文化的千年变迁,也翻出隰州人赖以生存的水利账单。丰济庙香火旺盛也是龙湫给力的结果。祈雨,又叫求雨,是围绕着农业生产、祈禳丰收的活动。同其他巫术一样,祈雨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中。从日本的原始部落到北美印第安人,从澳洲的土著到俄罗斯的先民,都有过专门的祈雨法师来呼风唤雨。即使到了近代,一些已进入现代社会的民族中,这种活动仍然存在。反映了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生活环境中,渴望美好明天,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隰州十年九旱,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地上没有天上求,就烧香祷告,祈求上天使威生云、生雨救民。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建设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求雨的人越来越少,求雨活动逐渐消失。在考证龙湫翻浪的遐思中,我们企盼龙湫后浪推前浪,推出新思维、正能量,推动隰县的快速发展。



现时,《隰州寻胜》栏目组的车队迤逦行进在百里紫川,隰州新景应接不暇,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来至城北太和山下的明月泉村,寻找石月澄波的芳踪。



夜光悬斗壁,泉内破天痕。

玉兔长留影,潜龙不敢吞。

驱车时怅望,古木障荒村。





这是清代刘子瑜写的石月澄波诗,留给我们的是玉兔长留影,潜龙不敢吞的神秘景象。志书记载:景址位于州城以北十里许的明月泉村,石壁苍黑,壁间有圆光,色白照水如月,称明月泉。近水楼台先得月,州城十里不算远,士绅商贾、普通百姓常来这里观光,阅领风骚数百年。而今石月澄波景观虽已不再,但诗话题咏独居八景之首,仅《隰州志》收录的几近十篇,足够爱好者、研究者们品评,也足以使石月澄波波光荡漾、源远流长。驻足遗址,浮想联翩。紫川河两岸奇石戏水,明月泉上下清泉如镜,几朵白云光幕里游弋,意欲找回昔日的苍壁圆光,人间仙境。寻找隰州古八景,我们才走了三站,就好像走了几百年。脑子里的问号成倍增长,好奇心也越来越强。



王军:



石月澄波是隰州古八景的最后一景,是八景中唯一一处没有庙宇的景观,也是古人题咏最多的景点。从题咏中,我们可以充分体味景观神韵、神游景观,进而向往旧址、寻根探源,也能发现一些景存景亡的信息。例如:李文甫的题明月泉中,就提到当年隐隐春雷传,石裂泉堕镜未保。日月飞入九霄云,澄波亦散途中潦。山中冷落车马稀,只见石顽土中老。一幅石壁爆裂、泉水陷落的残状和冷落车马稀的凄凉景象。诗中还提到:后来贤牧重修镌,成败应知非偶然。巨斧一挥修月手,却讶冰轮飞下天。石泉明影宛如古,游人车马复争观。期盼贤牧施以巨斧,恢复旧景。虽说石泉明影宛如古,但毕竟不是当年万山丛中的自然风光,不知过了多少年,修复过的石泉明影也没了……明月泉离县城近,我和我的同事、朋友、亲戚经常来这里,一面追忆石月澄波的故事,一面追求新的发现,虽然都是无功而返,但是都有往而无憾的感觉。苍黑的巨壁上,照水如月的白色圆光,总是闪烁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此时,我也总是想和更多的人分享古人题咏石月澄波的诗作。



按照王军老师的指导,我们试做了一段古人吟颂明月泉的配音朗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明月泉

节斋河东廉使

古昔蒲子地,今县名隰川。

去城十里许,风景分媸妍。

莹此岩上月,照彼崖下泉。

波光始荡漾,兔影成婵娟。

阴气固相孚,阳应何昭然。

静观物有感,方知理应偏。

心镜生皎皎,德化流涓涓。

时备宪府列,忝乘骢马前。

适来暮春月,胜赏中秋天。

作诗记石壁,恍若人间仙。





寻访古八景,聆听题咏诗,我们似乎看见先人发现自然、亲近自然、利用自然、发展自我的路径。作为今人,我们是否也该学着点,不忘历史、保护环境、捕捉机遇、发展自己。探寻古八景,话说古八景,虽说不无遗憾,但也不无收获。因为古八景中包含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含有宝贵的民俗资料,为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历史依据,能部分重构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能反映地方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变迁过程,特别是附着于八景的诗词,能为考求某些问题提供佐证。尽管流风所及,也有滥竽充数,凑合而成的,总的来看,始终不失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现象。



值得欣慰的是,2011 月出版的《平阳历史文化丛书》,收入了时任隰县文联副主席王军编著的《临汾景观文化隰县新八景》。隰县新八景是:西天胜景、堆金叠秀、古楼大观、长虹映川、乐园水韵、石马层林、梨塬花海、晋西雄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景观文化形式,向外展示美丽隰县的魅力所在,隰县新八景,赋予新的风物内容和时代精神。虽然八景的定位还有待于获得社会共识,但这种旧瓶新酒的做法,无疑对地方景观注入新的活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同学相聚
  • 发表于:2014/12/17 13:27:43
  • 来自:山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