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隰县玉露香梨

主题: 酒 中 三 味

  • 梨乡农人
楼主回复
  • 阅读:7444
  • 回复:2
  • 发表于:2014/12/16 20:58:49
  • 来自:山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隰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酒 中 三 味

王哲士


  说到酒,不由得想起了父亲。

  因为,父亲对酒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操守,影响所及,我也从酒中品尝到受用终生的况味。

  儿时,每逢年节,父亲的小炕桌上总放着一只小酒盅。我不懂事时,是妈妈给斟酒。我问那是什么?妈妈说是酒。酒好喝吗?父亲说不好喝。既然不好喝,可为什么老要喝呢?父亲笑而不答,一仰脖子,把酒灌进了肚里。然后咂一咂嘴,理一理胡须,脸上泛起了微微的红晕,洋溢着一种不易觉察的快意。可见,酒还是好喝的。不谙事理的我,只以为父亲怕我与他分享琼桨玉液呢。

  总角之年,少谙事理。每逢年节,给父亲斟酒就成了我的专利。不过,给父亲斟酒时,也不忘给长期为父亲斟酒的母亲斟上一杯,不管母亲喝不喝,那怕是抿一点,我也要斟。随后,照例和弟妹们给二老作揖跪拜,为父母祈福。我以为,只言诉衷肠,滴酒见真情,这是做儿女的反哺之心。

  记不得是哪一年春节,照例为父母亲斟酒揖拜之后,全家人便围坐一起用饭。父亲说,你也满一杯吧。我惊讶地瞪大眼睛看着父亲,这是真的?心里却想,可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因为,只有大人才喝酒。我愣在那里,不敢冒然给自己满酒。

  父亲说,尝尝酒是甚滋味。于是,生平第一次给自己满了一杯酒,第一次尝到酒的味道。父亲问,味道怎么样?我说,又苦又辣又烧又甜,不怎么样。父亲说,酒里乾坤,人间五味,酒最是能和人肝胆相照的东西。高兴了喝酒,酒是甜的;苦闷了喝酒,酒成了苦的;愁楚时喝酒,借酒浇愁愁更愁;怀人时喝酒,情思绵绵,酒味悠长。这些,长大了你自会知道。

  我暗暗思忖,酒里还有那么多学问呢。不过,依我“不怎么样”的体验,这样的东西不喝也罢。所以,每年过节也只是象征性地抿一点,浅尝辄止。但即使是浅尝辄止,已然有了微微酒意。再看看父亲,苍白的脸上略显红润。我觉得,胜不胜酒力,并不要紧,能陪父亲喝酒,是一种享受。坐在父亲身侧,看父亲饮酒的感觉比自己喝酒的感觉还要温馨。所以,逢年过节,只要在父母身旁,都不忘给父母斟杯酒,不忘带领弟妹妻儿给父母叩头祈福,以至于敬酒祈福成了全家生活不可或缺的仪规,酒成了联结两代人感情的纽带。浓浓的酒香,带着晚辈的真情,一直伴随父母亲走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父亲走后,每逢大年初一,家人都要为父亲敬上三杯酒,尽管人已去,但樽不空。因为我们都记得过去的每个年节,记得父亲的三杯酒,这三杯酒里隐藏着一个外人不知的秘密:父亲出生在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是父亲的诞辰日。这一生,我可能忘记许多事,但从没有忘记父亲的生日和父亲的酒。

  父亲是一位极有造诣的名医,并有著作传世。父亲还能写一笔好字。他的字风神洒落,筋骨老健,每每为人称道。父亲又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清新脱俗,自成一格。文人好酒,这是不争的事实。李白斗酒诗百篇,刘伶醉酒颂酒德。想必年轻时的父亲应是善饮的文人。这里不妨引用父亲早年的一首诗为证。

  元旦日在药房饮宴

  斗柄回营岁又新,屠苏酒暖宴同人。

  三杯大道谁能蕴?一斗百篇我效颦。

  但愧才非医国手,且凭薄技润家身。

  虽云小道体天道,造物之心一样行。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心灵放逐,融和骀荡,这正是年轻时的父亲的真实写照。

  可是,打我记事起,父亲与酒,早已淡化了当年的慨然陈词,一副近而不亲,疏而不远,闲适自得的样子。我想,非是他不能喝,是他曾经沧海,知道如何面对。总听他温言厚语地说,喝酒得有酒德。合度者谓有酒德,失态者谓之无德,恶趣者更无德可讲。就是说,饮酒能看出做人,酒中小乾坤,能照出人生大世界。透过父亲的酒德,不难领悟父亲的修身养性的妙谛就是一个字——度。饮酒有度,为人有矩,处事有则。

  父亲不是完人,避酒而不避烟,吸烟远胜喝酒。但他吸烟绝不吸纸烟,说那不是出自自然。他吸的烟,是经他亲手九蒸九晒并与相关药物配制的烟叶,父亲称之为药烟。这是题外话。

  父亲平日轻易不动酒,只有宴请或年节时才开戒。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喝酒一不划拳,二不猜令,三不过饮。他饮酒更像是品,而不是饮。每逢这时,他总是端坐桌边,遇客礼让,自饮细品,极有神韵。他从来不破酒不过三(杯)的规矩。我总是猜测父亲酒不过三的意蕴何在,但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自己年长了,有了酒量,也有了应酬,不过,我的喝酒多是被动喝酒。打内心里说,从没有产生过对酒的兴趣。因为现时的喝酒,总不免打上功利的印记,请与被请之间,不会说话的酒,往往比会说话的嘴巴还灵。因为主客你知我知,一切尽在酒中。酒被披上了功利外衣,它的原本价值反倒不重要了。所以,比起那些三五瓶不醉的人来说,我的酒量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在觥筹交错之间,也尝到了酒中滋味酒外来的人生五味。才慢慢醒悟,父亲的酒不过三,和事不过三多么相似。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其实就是表示无限多的意思。父亲的酒不过三,实际表示他已经喝的不少了,三是他喝酒的一种象征和自律的红线,不可逾越。正如同他做人一样,稳健守成,循规蹈矩,非礼勿动,非礼勿取。回想父亲远逝的背影,回想他老人家的酒中君子、人中贤士的风度,是我一生追求而难以达到的境界。

  父亲与酒近而不亲,并不是一味地排斥。毕竟,酒是人类文化的精粹。父亲也有嗜酒的时候,不过我说的嗜酒,一是把酒的功效应运到中草药上,求得良好疗效;二是嗜饮家酿的米酒,可以做到三碗不过岗。

  父亲说,繁体字的医,写作醫,醫的下半部是酉,这个酉就是指酒而言。可见,酒不仅是最早的食物,也是最早的药物。

  中医认为,酒乃水谷之气,味辛甘,性大热,气味香醇,能升能散,具有通血脉、行药势、御寒气、消冷积、矫臭矫味之功。许多药物就是通过酒的抑制或引导提升了药性,故酒还是“百药之长”。作为中医的父亲,对于酒是常存敬畏之心的。在他眼里,酒不仅是上好的保健饮料,更是一味良药。他常常配制药酒,也不断用酒做引子。听说,父亲年轻时自家开着药铺,他对药的泡制就十分苛刻。别的不说,单说用酒泡制药,就有酒浸、酒洗、酒润、酒炒、酒蒸、酒煮、酒炖、酒拌、酒泡、酒炙、酒淬等多种方法。药房里的伙计们都知道,谁要想端好这个饭碗,就不要想应付了事。在治病和用药上,先生是最不好应付的人。

  父亲爱喝一种酒,那就是米酒。

  小时候,每到冬季,母亲常常做米酒以飨家人。米酒做来不费劲。把黄米焖熟,放入麦芽和曲,经过几天发酵,待黄米散发出香甜微酸时置于凉处贮藏。食用时,用水稀释,以绢罗过滤,煮沸即可。这种酒,不止父亲爱喝,家里人几乎无一例外地爱喝。每喝,少则一碗,多则两碗。它既有酒的醇厚,又有米的香甜,它易于吸收,帮助消化,暖身健脾。如加入荷包蛋或红糖,最是养人的食物。父亲还爱把炖绵的羊肉块放入,既喝又吃,说羊肉配酒,越喝越有。那时,市面上东西奇缺,类似家酿米酒的黄酒几乎不见踪影。如果能买到,想必父亲是不会拒绝的,说不定还会引发他的诗兴。

  父亲说,酒可乱性,茶能清心。可是,奇怪的是,他既不耽于酒道,也不耽于茶道。在他看来,一生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就够了,用不着外力作用于神经。他知道,身为医生,一旦沉溺酒中,半醉半醒,苦的是自己,误的是病家。一旦沉溺于茶道,虽不至于误事,但总会分心走神,总不如沉溺于医道为好。父亲的这种习性,显然并不适用于别人。人各有喜好,不必千篇一律。在父亲看来,做甚务甚,不图虚名。医道犹天道,倾注精力于救死扶伤,才是医生的正干。这一点,为父亲一生奋志岐黄、活人甚众的口碑所证明。

  写于 2009年新春父亲诞辰120周年之际 
做好人走好路
  
  • 我来说两句
  • 发表于:2014/12/16 21:33:40
  • 来自:山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位作家写的好!
  
  • 同学相聚
  • 发表于:2014/12/17 21:24:39
  • 来自:山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敬礼!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