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隰县玉露香梨

主题: 隰 县 的 婚 礼(张善毅)之三

  • 霜林醉
楼主回复
  • 阅读:2087
  • 回复:5
  • 发表于:2010/11/14 9:46:40
  • 来自:山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隰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四、迎娶。纳采已毕,最后一个步骤便是迎娶了。迎娶更须选择黄道吉日,先期通知女方,以便准备。此际,双方均用红帖敦请亲戚故旧参加婚礼,并于嫁娶前夕邀请邻舍为之帮忙,乡间谓之尝酒。席间即将任务分配停当,各执其事。届期男方备鼓乐花轿,新郎着长袍短褂,头戴礼帽,插以金花,两肩披红挂绿,盛装先拜辞祖祠及家长,而后由媒人与陪客率之乘轿,迎亲男女均骑马匹就道,谓之亲迎。山中乡间贫寒人家为节省开支,也有新郎不去迎亲的,叫做不亲迎。迎亲人众去到女家村头,新郎不直接进入女家,由女方招待人员延至另人家中备茶点款待,谓之暂坐,也有叫被避风的。因为女家此刻人声嘈杂,不够安静,而新郎贵客,不得不特地安置于清静处所。旋由执事人引导新郎移步女家,向女方亲友行见面礼(作揖或跪拜),礼毕设宴招待,女方亲友均依次入席。此时新郎行止,由陪客作为先导,并得提高警惕,以防好事青年戏弄出丑。宴毕,媒人与迎婚人众先归复命,新郎新妇落后始上轿回返。行时女方并着男女数人送亲。新人下轿,见有磨碾,得用被覆盖,以防青龙白虎冲婚,下轿后脚不履土地,涉毡以行(也有用麦秸代毡的),由男女陪客偕新人步入当院设坛斗处(斗内装满谷米,上插宝剑、桃弓柳箭,并置五色线、铜镜、明灯诸物),先拜祖宗,后拜天地,礼毕,新郎新妇即相伴步入洞房。此时新妇身着苏衣,头戴凤冠,面遮红纱(盖头红)。进房时新郎以五谷铜钱向新妇撒去,可以去邪。入房后新妇就坐炕角坛斗处,然后由新郎揭去面纱。斗内明灯,通夜不灭,谓之长命灯。墙头四角悬箭,作为镇物。夜器必使用新的,下扣核桃,小孩吃上气实,以是争食之。移时即有新人同侪亲友前来坐房,谓之闹新房。闹房有较文雅的,说些绕口令,做些轻微动作如卸帽子、解带子、脱靴子等,也有很粗野的,简直闹得新人哭笑不得。闹房时间过长,则由主人婉言致谢始散。翌日早餐后新妇整齐衣冠,准备拜灶。拜灶俗谓之见大小。于男家院中置放桌椅板凳,铺以苇席毡被,邀请亲友齐集,上前受拜。凡受新妇拜礼的亲友,都得拿出一定什物钱币,作为见面礼。乡间也有新郎新妇共同行拜见面礼的。行礼时次序不得紊乱,先尊后卑,由近及远。如当先拜而后及者,则有的亲戚便认为主人礼遇不周,恼形于色,甚者当场争嚷,拂袖而去。为此举办婚事多的人家都有“过事过不是”的感慨。拜灶毕,举行宴会,仍须依次入席。宴席一般四盘八碗,酒饭有的定量,有的不定量。山中乡间设席较简,通常是大碗菜蒸馍。宴后亲友即赴礼房上礼(礼房有专人收礼),此时远亲朋旧即相继告别离去。第三日,新郎新妇同上女家,谓之回门。款以饭食,当日即归。此日男家设宴招待内亲谓之谢客。宴后内亲亦陆续别去。第四日再谢执事等人,婚礼至此可告完成。自结婚之日起,新妇一连在男家住九天(也有八天的),再回娘家住九天(或八天),谓之兑九或兑八。俗话说:“九兑九两家有,八兑八两家发”。在旧中国,人们唯一期求的就是财。然而在封建剥削制度下,一般人那有发财的份呢!
此外,乡间结婚时有所谓截马脚者。每当婚人等行进过路,沿途住户与主人相善者,便在门口设桌置酒,举杯祝贺。事后主人对截马脚的均得有所谢酬。
还有吃大戚一事。男方于迎婚时带有请帖,邀请女方家长莅临男家参加婚礼。此时,女方家长即携带陪房用的,亲上男家,男方待以贵宾之礼,当日即返。
另一种习俗是结婚前夕,男女当事人都吃岁数饺子,多者可以延年益寿,因而饺子做的特别小,意思是小了可以多吃。当天早晨又吃抉片,多加咸盐。吃抉片象征结婚不生纠葛,多吃盐取其有“缘”。都属迷信而可笑。
新中国成立,颁布婚姻法,打破了将女子当作商品和由父母包办的不合理婚姻制度,确立了婚姻自由的平等关系,从此,青年男女才获得了最根本的解放。又在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取消繁文缛节的号召下,把老一套规矩逐步推倒,使婚礼迈上了美善精当的道路。
(全文完)
  
  • 城市小居民
  • 发表于:2010/11/14 19:46:17
  • 来自:山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部非常好的隰县婚礼史!我已经收录。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