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空城妙计

空城妙计

关键词:空城妙计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大美隰州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jzd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25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空城妙计

曹文明

提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兵法,往往被放大到生活当中而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提起空城计来,三国时期诸葛亮以空城诈退司马懿的故事更是为人们熟知。

若要求证三十六计中有无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有无历史依据,人们就有些茫然。

其实,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十六计》,空城计被列入第三十二计,是一种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疑中生疑的心理战。但当我们读《三国演讲》,或看三国戏《空城计》时,无不为诸葛亮在失街亭后的败局中,仍敢大开城门,高坐城楼,弹琴唱曲,弄玄虚,布疑阵,险退司马懿的大智大勇而称道。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一位叫郭冲的文人在注解《三国志》时编出的小故事,再经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而成千古绝唱。

事实是,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和故事的发生地相隔千里,诸葛亮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诸葛亮无暇也无心去摆空城计。所以,戏里的空城计纯属子虚乌有,但艺术的魅力往往把人们引入迷境而不去考问历史的真实。历史上虽然以空城计退兵的战例并不多见,然而这样的经典之战,在一千多年前的隰州实实在在上演过一把。

一千一百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乱不止的时期。因隰州地处晋西咽喉,也是军事割据的边缘地带,战略地位遽然提高,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虽屡有更迭,120但都曾占据过隰州。公元951 年至958 年,史称五代的后周和十国的北汉,曾在这里发生过多次激烈战斗。后周的隰州与北汉的汾州接壤,隰州一直是后周的一道北疆屏障,故北汉兵屡屡侵扰,战事不断。结果因周兵顽强抵御,北汉攻城略地的企图终未能得逞。

公元954 年,后周皇帝周太祖郭威病故,其养子内侄柴荣即位,称周世宗。世宗一改过去军事上的守势,制定了先取南唐江南之地,再攻契丹夺取幽燕,然后攻取北汉的方略,着力进行统一战争。

就在同年,北汉皇帝刘崇亦驾崩,其次子刘承钧继位,称契丹(辽)皇帝为父皇,在辽的卵翼下,北汉得以苟存。

周显德四年(957 年),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征伐南唐,无暇顾及北疆,北汉皇帝刘承钧觉得机不可失,即欲发兵再次攻打隰州。若能攻下隰州,则可占据有利地形,由隰州进而晋州(今临汾),慈州(今吉县),南驱渡过黄河,就能拿下都城汴京(今开封),消灭后周政权。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时任隰州刺史的孙议突然病死。敌将犯境,州无主官,上下一阵惊慌。当时,隰州隶属于晋州。建雄节度使杨廷璋对晋州兵马都监、闲厩使李谦溥说:如今皇上南下征伐,隰州无守将,河东的北汉必生觊觎之心,倘若奏报请示等待回复,用时太久,那样隰州孤城就危险了。李谦溥回道:隰州是北拒刘承钧,西抗夏寇的咽喉重地,不能丢掉。皇上率大军南征,孙议又亡故,刘承钧定会乘虚夺取隰州,我们必须早加防备。

杨廷璋立即签署书牒,命李谦溥代理隰州军政,李谦溥即刻走马上任。

真可谓兵来将挡,我自岿然不动;临危受命,英雄所见略同。北周能有这样的勇将,注定要在隰州城下演绎一场生死之战。

李谦溥,字德明,山西盂县人,生于公元915 年,卒于公元976 年。史书载其:性慷慨,重然诺少通《左氏春秋》。先为后汉官员,后归顺郭威。周显德元年(954 年),后周皇帝柴荣率军北伐征讨北汉刘崇,辽州(今山西左权县)坚壁不下,李谦溥单骑前往辽州劝降,说服辽州刺史张汉超以城归顺后周。以功升晋州兵马都监。并以偏师入河东境,频致克捷。可见,杨廷璋知人善任,有李谦溥在,就有隰州城在;有隰州城在,就有北周的北疆屏障在。

李谦溥日夜兼程赶到隰州,来不及歇息就爬上城头巡视。他往四周一看,原本坚固的城池,护城河淤泥堆得老高,城墙上缺口比比皆是,无险可守,何谈固剑若金汤!

隰州城筑于唐武德元年。城池筑之以土,易于毁坏,虽然东面、北面大部的城墙地势险要,墙高濠深,但是西北部城墙,紫川河水年年冲刷其根基,倾毁较多。李谦溥立即着手浚城隍、严兵备。动员全城军民疏浚城濠,补修城墙。谁知工程才进行了一小半,招兵买马八字还没见一撇,就见城外烽火台上狼烟四起,北汉皇帝刘承钧亲自带领数千骑,气焰嚣张地从汾州一路奔袭至隰州城下。

看来,刘承钧是有备而来,攻城略地,势在必得。李谦溥则奉命守城,无路可退。但隰州兵不精,城不固,如何迎敌?李谦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派人去晋州搬兵,远水不解近渴。持弱抗强,势必落个以卵击石的下场。那么,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不是他李谦溥的性格。既然受命于军中,就要与城共存亡,重然诺的李谦溥别无选择。可是,既然守城,总得有守城的良策呀!难道兵法三十六计,他李谦溥竟连一计也用它不上?思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铤而走险,来一个以虚示虚的空城计。

李谦溥谋算好了,便叫人打开城门,藏匿士兵。城中众将士纷纷说:贼人势众,我军兵少,怎能如此轻敌?李谦溥沉着冷静地回道: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将寡,势难抵敌。假如再向敌人示弱,后祸不堪设想;只有使敌人疑我埋伏,不敢进迫,才是上策。

刘承钧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只见城头旌旗虚掩,不现一兵一卒,难道是无主之城?又见城门大开,寂静无声,不见一个人影,竟是一座空城。此时正值暑天,李谦溥脱下官服,穿上单衣,手持羽毛扇,随二小吏登上城墙,悠闲自在,旁若无人。刘承钧见状,心下纳闷:我北汉大军到此,非但不见军队,就连百姓也不见踪影,只有三四个人在城墙上晃荡,这城是攻还是不攻?攻城吧,怕中了圈套,落得全军覆没。六年前晋州之战的惨败还不时在眼前闪现。不攻吧,又怕坐失良机。李谦溥看到刘承钧犹豫不决,便摇了摇羽毛扇,大声说道:来着可是汉主?在下李谦溥已在此恭候多日。我们潞州一别,将及三载,不期在此相遇。请汉主下马,进城一叙

刘承钧一听李谦溥三字,心里一惊,当年李谦溥单骑劝降张汉超,遂使刘承钧父子全线崩溃的事浮现眼前。不想冤家路窄,今天竟在隰州不期相遇!刘承钧此时又气又恨,气的是志在必得,底细不清,却不敢冒险攻城。恨的是遇见仇家却不能立马交战,一解前仇,更需从长计议。身为北汉军统帅的刘承钧考虑再三,心存疑虑。再看隰州城周围崇山峻岭,恐有伏兵,此地不可久留。所以,未经交战,刘承钧即下令后退到三十里外的长寿一带安营扎寨。

《旧五代史·周书·世宗记五》中记载:隰州阙守,谦溥摄州事,至则浚城隍,严兵备,未旬日而并人至,方盛暑,谦溥服(chī xì),挥羽扇,引二小吏登城徐步,并人望之,勒兵不敢动。《宋史·李谦溥传》所记内容基本与《旧五代史》相同,只是多记一句并人退舍。史书只寥寥数语,就给后人留下了李谦溥单衣持扇,妙施空城计的全过程。

但要实施空城计,却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敌人要多疑。诸葛亮之成功,就是抓住了司马懿疑神疑鬼的个性。刘承钧自然是个小心多疑的人,要不然这次不会避开晋州(今临汾)、潞州这些大州,反而寻上了隰州。更何况刘承钧是吃过大亏的。公元951 年正月,当时还是招讨使的刘承钧首次出征晋州,就被晋州节度使王晏设了个疑兵计,在城上只摆了些老弱病残的兵将,闭城不战。刘承钧立功心切,未等大军到齐,就率先仓促进攻。结果被王晏城上的伏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李谦溥算是找对了人。第二,设计的一方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让敌人看到你就有所害怕。最好,敌人曾经吃过你的亏。司马懿就是认为这么厉害的诸葛亮不会摆个空城给他,所以才上了当。刘承钧对李谦溥同样有所畏惧,公元954 年潞州大战,一个李谦溥劝降北汉刺史张汉超,抵得上千军万马。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隰州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李谦溥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看来,李谦溥的空城计所以能成功,是以上述两个条件为筹码的。

其实,李谦溥明白,之所以使用空城计,是万不得已之举,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要从根本上化险为夷,还要靠精兵强将真刀实枪地战斗。虽说李谦溥来隰州时日不多,但举荐他的杨廷璋对他寄予厚望。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载:未几,北汉兵果至,诸将请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坚将良,未易克也。也就是说,隰州城池坚固,守将杰出,根本不易攻克。隰州守兵并不是没准备,而是在避其锐气,待疲而击。果然北汉皇帝刘承钧又中计了。

刘承钧为何大老远退守隰州城北三十多里外的长寿一带,原来,这里自古以来是隰州北面的重要关獈,地势险要。从这儿往北就是连绵不绝的巍巍紫荆山脉,山高林密,沟道狭窄,天生的自然屏障。往南可以算得上是一马平川,直达隰州城下。刘承钧对隰州是了解的,不仅了解,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公元951年二月,刘承钧兵败于晋州,转而攻打隰州,行至长寿村,突遇隰州步军指挥使孙继业从刺斜里杀将出来,顿使刘承钧大吃一惊。前锋牙将程筠,挺枪马,出战继业,只十来回合,就被孙继业刺落马下。隰州兵捉住程筠,即刻斩首,枭示军前。刘承钧大怒,麾兵前斗,要与继业拼命。偏偏继业率军急退,竟回隰州城中去了。刘承钧追至城下,城上早已准备,隰州刺史许迁亲自督守,再加孙继业登城相助,里守外攻,相持数昼夜,北汉军队城没攻下,反而损兵折将,死伤惨重,刘承钧只好收兵离去。

吃一堑,长一智。刘承钧安顿好大本营后,再派人到隰州城打探虚实。直到十来天后才知道隰州城是座空城。怕上当偏偏又上了当!刘承钧对天长叹,后悔莫及。李谦溥上演的这一出空城计,致使北汉军半月内未敢进攻隰州城,这就为李谦溥争取到秣马厉兵的宝贵时间。趁这个当头,赶紧挖城池,修城墙,严兵备。隰州城已经固若金汤。史载:北汉兵后旬余,大发冲车攻城,面对北汉军的重兵威胁,李谦溥并未出城应战,而是据险不出,你攻我挡,以逸待劳,与北汉军对峙。

两军相持几个月,北汉军久攻不下,将乏兵疲,守卫也就渐渐松懈。李谦溥这个人不但有谋,还颇勇毅。见时机成熟,派人与建雄节度使杨廷璋联系,各招募敢死士百余人,成立敢死队,准备夜袭北汉军。隰州城内的敢死队待夜深之时,手持短兵器,身穿坚甲,口中衔枚,缒城而出,会杨廷璋军中的敢死队,两路夹击,攻其不备。什么是衔枚,枚,形状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脖子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缒城,就是在城上放下绳索,人顺着绳索悄悄溜到城外。北汉军在睡梦中被惊醒,听得后周军杀声阵阵,军营被烧得火光冲天,个个慌恐不已,不知所措。刘承钧见势不妙,大叫撤退,自己却一马当先仓皇逃跑。后汉军顿时大乱,纷纷丢盔弃甲向北溃逃,周军乘胜追击,追敌数十里,斩首千余人,大获全胜。

隰州空城计,千古一奇迹。演绎了一出以虚避实,以少胜多的战例。宋人著《武经总要》中就引录了李谦溥在战争中所使用的三种计策。一曰示闲暇,是说李谦溥服絺綌,摇羽扇,引二小吏登城徐步接视。北汉兵知是谦溥,勒兵不敢动。二曰:夜击与城外杨延璋部队相应,衔枚夜击。三曰:击不备,趁北汉兵防卫松懈,夜袭其营,敌军惊溃,追击数十里,斩首千级,获铠甲万计。

隰州一战,历时半年多,以北汉军失败而告终。这一战严重挫伤了北汉的军威。不久,周世宗柴荣诏令李谦溥为隰州刺史。《宋史·李谦溥传》载:谦溥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李谦溥此后十余年间,基本就镇守隰州,而北汉军再也没敢轻举妄动,骚扰后周、宋(960 年,宋朝取代后周)边境。

隰州百姓迎来了久违的安定和谐的生活,满目沧桑的隰州城却继续演绎着它的传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191279987 传真: 邮箱:xxmhwz#126.com
地址:隰县鼓楼西南角天天饮料公司院内 邮编:041300
Copyright © 2004-2024 隰县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