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好人隰县

好人隰县

关键词:好人隰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隰州寻胜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jzd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83407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好人隰县

王哲士

我总是把孟佩杰和清代孝子张二酉联想在一起,也总是把郝英祥和明代将夫弟与己子并乳喂养成人的秦氏联想在一起,还爱把割肾救子的郭珍珍、陈改萍与明代割股救母的苏四国联想在一起……

这种联想,使我想起杜甫的诗: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将杜甫论诗的名句用来论人,觉得甚是相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不论古人还是今人,有德行者都应该受到尊重,而他们的仁爱如清词那样清新,心灵如丽句那样美好。这是良乡的濡染,善地的传承。

隰县自古出好人,千古好风一脉传。

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应沐前人之流风,光盛世之德馨。这种从血脉里流淌出来的爱心和慈善,一旦为人引导,便会成为风气,一旦成为风气,就会弥漫大地。前后联想,忽然眼前映现出一道风景,一道令人炫目的好人风景线。

一个好人的出现是一道风景,一群好人的出现便会成为一道风景线。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认识孟佩杰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她的名字,怎么也和她的形象联系不起来,不见英雄气,缺乏豪杰感。一个既瘦又小的弱女子,是如何扛得起一个母瘫在床、寒舍无助的重担呢?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只享受了三年无忧生活,养母刘芳英却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 多粒去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孟佩杰生平第一次说出这样感天动地的话。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洗涮。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有玩耍,没有娱乐,只有对养母的一应服侍和忙中偷空的作业。她的童年在柴米油盐病中度过了,她的少年时光在日夜辛劳中度过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 个仰卧起坐、拉腿240 次、捏腿30 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 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每当有人问起她孝母事亲的事,孟佩杰总是这样平淡地说。

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现在已然回乡参加工作的孟佩杰,除敬业工作,便是与养母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今年22 岁的她,已经走过14 年看似平凡、却很艰辛的道路。在常人眼里,14 年伺候亲生母亲还好理解,但她伺候的是没有血缘只照顾了她三年的养母。但孟佩杰说:一日姓孟,终生事奉;一日认妈,一辈不弃。她不仅背着母亲上大学,她还要背着母亲过光景,看风景,找对象。她的路还很长,但路再长,也长不过她和养母的情分。这种情分注定了,她走到哪,母亲就背到哪!一个家庭的担子在她肩上,一个家庭的荣辱在她心里,她要尽一个亲生女儿的孝心,让母亲享受女儿是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的血脉亲情。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泛起了泪花:她担得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担子,而是普天之下为人敬重的那颗沉甸甸的孝心。只有了解了孟佩杰的所作所为,你才会恍然大悟:英雄豪杰并不总是要惊天动地。在柔弱中的坚韧,在坚韧中的坚持,你能不说她是人中精英,女中豪杰?或许,起这样的名字是母亲所盼;或许,她内心曾默默发誓,要对得起养母之爱,要对得起这个名字。她做到了,她还在努力做。这就是一个全国道德模范走过的路。

来虎平,一个虎气生生的年轻人。黝黑的脸,粗壮的身子,炯炯有神的眼睛,说话直爽,办事利索。与他相识纯粹是意外。那时,他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司机。

坐了他一天的车,和他聊了一路,知道了他苦难的身世,也知道了他乐于助人的秉性。

你的事迹这么突出,社会上怎么都不知道?

不需要人家知道,只需要自己心安。遇难相帮,见危相救,是人的良知所在。只要做了就对了,说了就多余了。

平常的话,高尚的心。霎时,我眼前仿佛矗立起一棵大树,一座山峰。

腾开手,我要写写你呢!

来虎平笑了笑说:凡人一个,不值得写。

八年过去了,来虎平成了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他的事迹早变作文字和视频,飞遍神州大地。而我因累于文约,却没有为他写过一笔,心中甚感愧疚。但是,我的眼睛始终在关注着他:

1998 1 31 日,从冰水中将坠河的两名路人背上岸并送往医院;

2001 4 18 日凌晨,途经西大街中医院时,与正在行窃的流窜作案分子斗智斗勇;

2008 11 22 日,一路生死时速,将路途偶遇的病危孩子送往医院;

2012 10 10 日,驾车将路遇的车祸伤员及时送到医院,并垫付抢救费……

路遇不测,伸手相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做司机十多年,先后从生死线上挽救了12 条陌生的生命。事事动情,件件动心。仅此12 件事就足以惊世骇俗,我纵然再为他絮叨,也显得苍白。

有人问,为什么这样的事老能摊上他?

因为他是司机,总是在旅途奔波,路上的情形他总是在心。遇上事,有的人可能不留意,有的人则是看见装作看不见,猛踩油门疾驰而去,来虎平却做不到。他的每一次急刹车,几乎都与路见危难相关。因为他是热心人,总爱伸出他厚实而又温暖的大手。

他的胆气从何而来?来自他的义气;他的义气从何而来?来自他的底气。他的底气从何而来?来自他的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的信念。小时候家穷,是邻里让他填饱了肚皮;十冬腊月,赤脚走路,是一位好心的婆婆给他穿上新鞋……受恩不在多少,图报不计功利。这就是英雄来虎平的价值观。

我想起了郝英祥,五十年前的同事、兄长、老师。

这是位沉默寡言、做事较真的文人;还是位赴过朝、受过伤的最可爱的人;像那个时代许多文人一样,也是位所谓出身不好的人。头上有志愿军伤病员的光环,同时背着出身不好的包袱;手下有一笔生花的文字,却又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闲人。我眼中的郝英祥,就是这样一位平平淡淡的好人,一位没有多少故事的好人——这里的好人,指的是生活中人们对本分人的一种评价。

不曾想,这位看似没有故事的人,几十年后却爆出轰动一时的新闻:199912 21 日《解放军报》以半个世纪母子情为题,报道了郝英祥五十年如一日,赡养牺牲战友薛义昌远在山东的母亲的事迹。事情的起因是,他怕战友的母亲接受不了儿子牺牲的现实,冒名顶替战友给母亲写信寄钱,年深月久,假象终归为母亲识破,但情悃至此,难以割舍,郝英祥索性以假作真,从山西来到山东,跪拜了这位素未谋面却如同生母的母亲。五十年间,从山西到山东,从吕梁到沂蒙,电话书信不断,不时之需,他慷慨给予。郝英祥还抽遐长途跋涉,看望山东妈妈。病榻喂药,相扶散步,田间除草,情同骨肉。1999 年,六十开外的郝英祥去山东看望年届九十的母亲,在回来的路上,遭遇车祸住进当地医院,母子间的亲情演绎成两家人两省人的亲情,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郝英祥的跨地域、跨亲情、跨年代的爱,给人们传递的是大爱无垠的人间真情。使我震撼的是,这位看似沉默的仁兄,却有着如此炽热的胸怀。

郝英祥过世已经十来个年头。他没有当过模范,也没有当过英雄,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模范和英雄。假如他还健在,无疑会登上感动隰县,感动山西,甚至感动中国的领奖台。

2013 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中,解绍亮的名字位列前茅。颁奖辞这样写道:我有所求,但无所谋。老人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家。炽爱之心跳动着中华美德。人老情不老,帮一个孩子就是帮天下父母。

简洁的语言,涵纳了他人生的精华。2008 年,解绍亮从县人大主任岗位退下来,又挑起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担子。他拖着老寒腿,走遍隰县的沟沟坎坎,为全县孤残儿童建起爱心之家,惠及2000 多人。

那年春节刚过,我在外地。从报道中得知,解绍亮带着一个无依无靠的小男孩来到福建某监狱,探望在这里报刑的父亲,让他们父子过一个特殊的春节。解绍亮牺牲了自己的春节,换来了这个特殊家庭的温暖。他的行动意在唤醒一个囚徒的良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尽管家在这样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当时我就感动了。我想起了一句话:老人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家

又是一年年三十,解绍亮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电视新闻里。依然是一位失亲的少年,依然是一位犯罪的父亲,画面上父子流泪的镜头让人嗟叹不已。当然这件事没有就此完结。这位孩子没有母亲,父亲犯事入狱,怎么办?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决不让一个孩子流落到社会,这是解绍亮的铮铮誓言。经过多方周旋,半年后此事终于有了着落。解绍亮在有关单位和好心人资助下,把这个孩子寄养在一户有爱心的人家。孩子表示,要好好读书,将来考清华、北大,要对得起解爷爷,对得起关爱他的人。看到这里,我又一次感动了,老人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家。我耳畔又响起这句话。

这就是解绍亮,一位我熟知而又陌生的老朋友。说熟知,同在一个县里生活,他胸有丘壑,出口成章,笔舞龙蛇,充满智慧和活力,是一位公认的才子。说陌生,一般退下来的人,是既无所求,又无所谋,用剩下的岁月尽情享受人生。可是解绍亮却选择了一条继续奉献的道路,用他的智慧和信心,使出一个个新招,温暖一个个孤残儿童。

他付出的是沉甸甸的爱心,收获的却是喜盈盈的舒心——让孩子放心,亲人放心,社会放心。

解绍亮所以孜孜不倦地钟情于帮助孤残儿童,缘于他久久难解的一个心结。说起他的孤儿身世,不禁老泪纵横:我就是不忍心让这些孩子再受我小时候受过的苦。

挚爱之心在幼小心灵埋下种子,在夕阳晚照中尽情绽放,人生因之光彩,境界因之高远,而他播下的爱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8 岁小女孩冯莉清,被媒体宣传了出去,一夜之间成了隰县的名人,山西的名人。这是她不曾想到的,也是大多数隰县人不曾知道的。冯莉清脸上总是带着憨憨的笑,清纯的笑,走路总是一奔一跳的,给人一脸阳光的感觉。谁能知道,这个看似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却有着满腹心思和沉重的负担。一家四口,三个大人全是残疾人——瘫痪的母亲,佝偻的父亲,呆傻的叔叔。小莉清四岁学着生火做饭,操劳家务。曾经被火烧过,被水烫过,被刀切过,被憨叔叔骂过,被同学们笑过……做饭个子够不着,踩着小凳,揉着比她脸庞还要大的面团,举起令人生畏的切菜刀,然后拿起比她胳膊还要长的炒勺。看着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令人惊讶而心酸。

第一次面对镜头,她满怀心思地说,我怕妈妈好不起来,怕爸爸不能劳动,怕叔叔再折腾,怕同学们笑话。我有话没地方说,我有心思没法说,我有愿望没办法实现。我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看到别人家的好吃的,就想到妈妈;看到身强体壮的男人,就想到了爸爸;看到商场里好衣裳,就想到了自己。但是,这都不属于她。因此,她只能满腹心思无处说,默默支撑残破家。你能相信这位九岁的孩子,已经为家庭付出了五年大人似的年华。

思绪随着镜头如流水般从眼前流过。小小年纪,稚嫩肩膀,何以能挑起如此沉重的担子?若要问她为什么,可能她讲不了大道理,可是她用行动诠释了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爱心无关穷富,孝行不在年少,而在于生为人女,即当尽人女天职。天经地义,责无旁贷。冯莉清做到了,做得不比成人差。首届山西感动百姓乡村十大爱心大使,正是对她善行懿德的肯定。

暴走妈妈郭珍珍,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儿子,毅然决定捐自己的肾给儿子。因身体太胖不宜手术,就以暴走的方式减肥。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她像运动员一样,风雨无阻,强度不减,以残酷的方式尽快减去她身上的赘肉。但好事多磨,总是难以达到手术的要求,眼看儿子气息奄奄,她别无办法,只能更快更狠地折磨自己。就这样暴走了一年,行走了百里、千里,她不计较,甚至连她的生命也不计较,只要能换回儿子生命,她什么事都愿意去做。儿子是她的骨血,是她生命的延续,只要儿子有救,就有了全家的希望。暴走虽然使她脱形走样,但换来了生的希望。临进手术室前,郭珍珍喜笑颜开,看不出她的身体里即将失去一个宝的脏器的惊恐和难过。此时,儿子反倒失声痛哭起来,他既想看到生命的奇迹,又不愿用母亲的痛苦换来自己的幸福。移植成功后,又是郭珍珍来到儿子的病房,给儿子带来笑容。郭珍珍说:她没了不怕,她毕竟是过来人;儿子没了可不行,儿子的路还很长很长。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正是她从内心流出的涓涓细流,滋润了儿子的心;平凡的郭珍珍,孕育了一份惊人的伟大。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与郭珍珍家相隔60 里的刘家庄,村妇陈改萍不事声张地用自己的肾换回儿子的命。郭珍珍荣获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提名。陈改萍荣获2014 年感动隰县十大人物称号。两个妈妈,一样的母爱;两个儿子,一样的幸运。两个母亲的大爱深恩感动了隰县大地,赢得了天下人的掌声。

在隰县好人风景线上,五光十色的风光冲你而来,让你应接不暇。

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四十年坚守课堂的教育功臣冯庭记,热心公益事业的送米汤大叔宿全保。荣获2014 年第二季度山西好人的武来贵和许迎辉,一位四十年如一日孤身一人坚守国营林场,一位为兄弟捐出骨髓。被追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长治医学院隰县藉学生袁小平。在部队抢救遇险群众,勇捉小偷,退伍后又冲进火海,帮助疏散六十多位民工而自己几乎丧生的刘帅君。丢失儿子,自己又患肝硬化,仍坚持发明、见义勇为、急公好义,并写下遗嘱捐献器官的黑桑村民贺西平。

做好人,办好事蔚然成风;爱家乡,树新风人人效仿。

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自己捐钱并联系社会好心人,为郭珍珍凑了37000 元手术费。孟佩杰母亲刘芳英躺在病床,也像女儿一样热心公益,她没力量,就引荐所认识的社会爱心人士及媒体人,济困扶危,她还建立芳英热线,热情为残疾人牵线搭桥。躺在床上还能做点儿事儿,我感到非常欣慰。刘芳英这样说。

龙泉镇刘家庄村34 岁的刘志斌被诊断为尿毒症中后期,面对争着为自己捐肾的父母亲和庞大的手术费用,刘志斌几度想要放弃,最终被母亲陈改萍劝服接受其肾脏。手术前,亲戚朋友和村里的27 户村民全都来了。大家纷纷尽己所能,伸出友爱之手。你300 元,他500 元,你1000 元,他5000 ……有几位乡亲甚至借钱、贷款把钱送来。谁家还能不遇个事?大家你伸一只手,我伸一只手,就扶起来了。村里人都安慰着感动落泪的陈改萍。

由一个人的大爱,引来全村人的关爱。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伸手相助,出手相扶,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大的困难,没有过不去的坎。刘家庄,大山深处的好人村!

为了让冯莉清接受更好的教育,隰县教科局把她从村里的学校接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并减免了所有费用。后来,关工委主任解绍亮和爱心人士帮忙又把冯莉清转到了县城条件更好的学校。在县城,有一位隰县好人,每个月都会按时向冯莉清卡里汇入500 元,作为冯莉清的生活费,但是任凭大家怎么寻找,这位爱心人士始终没有露面。

从一位道德模范的身先士卒,到一个村庄27 户村民的齐心协力再到一座城市的集体向善,隰县好人渐渐演绎成为令人感慨不已的好人隰县

近几年,这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小县,走出4 名全国道德楷模,100 多位省市县道德模范。从稚气未退的九龄儿童,到年逾七旬的老人,从退而不休的干部,到偏僻山庄的农妇,从卧病在床的残疾人,到客居他乡的本藉人,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积小善为大善,汇涓流而成江海,隰县好人层出不穷,好人隰县逐渐成形。正如一首歌唱得那样: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老张小李;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大叔阿姨;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同事邻里;好人就在身边,也许就是自己!

隰县好人为啥多?有的人认为这源于河东重镇的淳朴古风,也有的人说贫穷闭塞使然。面对这些说法,临汾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隰县县委书记王天郎这样理解:古风也罢,贫困也好,这都不是隰县独有。可为什么只有隰县走出这么多道德模范?其实,道德模范的种子哪里都很多,关键看是否下工夫去培育,给他们一片不断传承的土壤。

善于发现与爱护好人,从精神上热情激励、生活上真正关心,精心培育好人成长的机制与氛围,让英雄流血不流泪、让好人不吃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人们的心田,让文明之花在隰县大地绽放。

在隰县,每一次发掘、推荐、评选,都是一次奖励好人、学习好人、效仿好人、推广好人的过程,都是一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总动员。

好人效应到凝聚发展正能量,是隰县遵循的发展之路。一大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感动着隰县的干部群众,引发了争当好人、奋发进取、实干兴县的好人效应,这种向上向善的力量提振了干群士气,为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隰县好人的带动和感染下,在隰县滨河路精神的引领下,近年来,隰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围绕项目崛起、开放转型、特色跨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山川秀美新隰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凝心聚力促转型,千方百计谋跨越,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的高位增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和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2012 年和2013 年连续两年蝉联临汾市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第一名;连续五年实施项目年活动,共实施项目400 多个,总投资达300 多亿元,成为隰县历史上实施项目最多、发展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县城面积由不足6 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四纵十一横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连续五年荣获山西省十佳卫生县城;民生事业大幅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好人,一份最朴素的褒奖,却也是一种最感人的力量。

隰县:集结向上向善的力量。

”“广植好人树,隰县雷锋多。

隰县新名片,中国好人县。以媒体文章标题结尾,也许比我的描述更有力量。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191279987 传真: 邮箱:xxmhwz#126.com
地址:隰县鼓楼西南角天天饮料公司院内 邮编:041300
Copyright © 2004-2024 隰县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